扬升科技

拿破仑・波拿巴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11esengof|
184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仑・布宛纳,人称奇迹创造者。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家、数学家。法兰西共和国**执政(1799-1804),法兰西**帝国皇帝(1804-1814)(1815),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保护人,瑞士联邦仲裁者。拿破仑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城,他的家族是一个意大利贵族世家,科西嘉岛刚刚被卖给法兰西王国后,法王承认其父亲为法兰西王国贵族。在父亲夏尔・波拿巴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专攻炮兵学。1804年5月16日,拿破仑一世宣布法国为帝国。,

拿破仑・波拿巴 - 简介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仑・布宛纳,人称奇迹创造者。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家、数学家。法兰西共和国**执政(1799-1804),法兰西**帝国皇帝(1804-1814)(1815),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保护人,瑞士联邦仲裁者。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 叱咤风云的西方之皇,公认的战争之神,是欧洲历史上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汉尼拔,拿破仑),一生中指挥大大小小一共60多场战役,要比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汉尼拔,苏沃洛夫,这些名将所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拿破仑成为欧洲不可一世的霸主,成为与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的拿破仑大帝。

拿破仑・波拿巴 - 基本资料

全名:拿破仑・波拿巴 Napoléon Bonaparte

出生时间:1769年8月15日

出生地点:热那亚共和国、科西嘉岛、 阿雅克肖

拿破仑・波拿巴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人种、民族:科西嘉族 

身高:大�s 168cm -- 170 cm

国籍:法兰西

去世:1821年5月5日(51岁),英国圣赫勒拿岛

葬于: 法国巴黎荣军院

在位:

1804年3月20日-1814年4月6日

1815年3月1日-1815年6月22日

加冕: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

前任:执政府(**共和国)

上任君主:路易十六(1793年殁)

继任:路易十八(实际上),拿破仑二世(名义上、法律上)

配偶:约瑟菲娜・德博阿尔内,玛丽・路易莎

子女:拿破仑二世

王室:波拿巴王朝 

父亲:卡洛・波拿巴

母亲:莱蒂西亚・拉莫利诺 

拿破仑・波拿巴 - 人生经历

早年:

拿破仑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城。科西嘉岛刚刚被卖给法国后,法王承认拿破仑的父亲为法国贵族。在父亲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

拿破仑16岁时父亲去世,他中途辍学并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在随**驻防各地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让・雅各・卢梭的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1789年,法国大革命*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当时科西嘉是三种势力的竞逐场,革命派、保皇派和独立派,拿破仑加入支持革命的雅各宾派,并在一个志愿军团中得到中校的地位,后因与科西嘉独立英雄保利起冲突,拿破仑全家被迫在1793年6月逃往法国。

在1793年12月,24岁的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1794年,热月**中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比尔兄弟关系紧密而受到调查,后因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服役而被免去准将军衔。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在军界和政界中崭露头角。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线。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与萨丁尼亚组成的**次反法同盟联军,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国的停战条约。

埃及之战与夺取权力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国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胁,因此任命

他为埃及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十分大。

然而1798年远征埃及本身是一个大失败。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完全摧毁,**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国时,400艘的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

此时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国国内保皇派势力则渐渐上升。1799年8月,拿破仑终决定赶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国的拿破仑被当作“救星”来欢迎。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国**执政,实际为独裁者。

拿破仑之后进行了多项**、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著名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响的《拿破仑法典》 ,是在**的当天晚上就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很多条款拿破仑本人亲自参加讨论终确定,基本上采纳了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原则。法典在1804年正式实施,即使是在一个多世纪后依然是法国的现行法律。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立法起到重要影响。在**结束后三周拿破仑向人民发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它当初借以发端的原则。大革命已经结束。”

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宪法,改为终身执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的皇帝,称拿破仑一世。12月2日,拿破仑仿效查理曼大帝的历史,以减少革命派对于他登基帝位的不快。同时这也是**次法国皇帝以自己的“名字”作为皇帝的称号。他并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然后还为妻子约瑟芬・博阿尔内加冕为皇后。一年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是在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进,到10月12日法军已经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国和奥地利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之后法国又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奥地利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联邦”,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次年秋天,英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击溃敌军,普鲁士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自此,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确立。拿破仑一世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并分别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

转折:入侵西班牙、奥地利与俄罗斯

1807年末,西班牙*发内部动*,西班牙国王遭到人民的唾弃。拿破仑于是乘机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对,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动。英国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争端,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之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因为发生在伊比利半岛上,此**称为半岛战争。

正当拿破仑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际,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在背后偷袭法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奥地利军队虽然一开始取得优势,但是拿破仑很快就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签订维也纳和约,再次割让土地。次年,拿破仑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莎为妻,法奥结成同盟。到了1811年末,法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拒绝继续与法国合作抗英,后战争*发。拿破仑率领*12种语言的50万大军进入俄罗斯。俄军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战术,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军历经博罗金诺战役(法军有7万人阵亡和重伤)后,进入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时在国内又有人策划了一次失败的**,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国,后回到法国的只有1万人。

战败、流放、百日**与滑铁卢

1813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直到10月的莱比锡战役法军被击溃,各附庸国也纷纷*离法国独立,同盟军开始向巴黎挺进。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他在厄尔巴岛上时,曾有一名言“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在我看到Elba岛之前,我曾所向无敌)”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

拿破仑在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几乎被暗*,自己也尝试自*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国,重新成为法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人囚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一切令拿破仑别无选择,后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率领1000人于3月1日回到法国。本来被派来阻止他的法国军队转而继续支持拿破仑。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此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开始。

但是好景不长,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战役中全军覆没,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兰西**帝国覆灭,路易十八再度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这位征服者在礼炮声中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仑的死因还是众说纷纭,英国医生的验*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但新的研究认为拿破仑死于砷中*,而且从当年贵族爱用的墙纸上,历史学家亦发现含有砷的矿物,估计是因为环境潮湿而让砷在环境中渗透出来。

他去世后九年,新的七月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在旺多姆圆柱上。1840年,法国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该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在经过凯旋门后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老残**退休院(即荣誉**院)。

拿破仑・波拿巴 - 生涯事记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

1779年4月25日,在法兰西共和国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军事。1784年10月,奉命转入巴黎王家军校。1785年9月,拿破仑以少尉衔毕业。1785年11月,开始在瓦朗斯“拉费尔炮兵团”服役。1789年,法兰西共和国*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同情革命,一时成为雅各宾派的拥护者。他三次回到故乡科西嘉岛,积极开展争取科西嘉岛自治和自由的活动。由于受到当地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的排挤,被迫举家迁至法兰西共和国本土。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一举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深受雅各宾派奥古斯都.罗伯斯庇尔的赏识,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为少将、炮兵旅长。热月**发生后,雅各宾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仑亦受牵连,于8月5日被捕。后经审讯,无罪释放,但被免去少将、炮兵旅长职衔。拿破仑一时困居巴黎。1795年10月4日,巴黎发生保王党人的武装叛*。督政官巴拉斯请来拿破仑帮助平息叛*。拿破仑用大炮一举击垮了叛*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晋升拿破仑为陆军中将、巴黎卫戍司令。一夜之间,穷困潦倒的拿破仑成为军界和政界无人不晓得大人物。 1796年3月2日,年仅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军司令官,从此开始了独立作战的生涯。3月9日,拿破仑与巴黎著名的交际花约瑟芬.博阿尔内匆匆举行了婚礼。两天后,他告别新婚妻子,赶赴意大利军??的**次反法同盟军奥军和撒丁军连续作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胜利。从意大利凯旋巴黎时,他暗下决心,要做一统天下的社稷首领。 崛起的拿破仑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胁,督政**们决定把他调到远离巴黎的地方去。1798年4月12日,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埃及共和国共和国军(东方军)司令官。5月18日,拿破仑挥师东下,远征******埃及共和国共和国。他希望借助新的胜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拿破仑秘密离开******埃及共和国共和国,返回巴黎。 1799年11月9日,(雾月十八)拿破仑发动**,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执政。1800年6月14日,拿破仑在马伦哥大败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军,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体。拿破仑利用欧洲大陆短暂的和平,励精图治,发展国力,一时间法兰西共和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1802年8月4日,法兰西共和国颁布《共和十年宪法》,拿破仑为法兰西共和国终身执政。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正式颁布《法兰西共和国民法典》。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法兰西共和国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为帝国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典礼,称拿破仑一世。1805年8月9日,奥、英、俄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军东进应战,取得了乌尔姆、奥斯特里茨等大战的胜利,俄皇、奥帝狼狈而逃。拿破仑乘胜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诸侯国组成“莱茵同盟”,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1806年秋,英、俄、普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鲁士率先对法宣战。14日一天当中,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打了两个漂亮仗,普军几乎全军覆没。10月27日,法军进占柏林,海涅曾夸张的说:“拿破仑一口气,吹去了普鲁士。”接着,法兰西共和国东击俄军。 1807年6月14日,拿破仑在弗里德兰大败俄军,俄皇被迫求和。 为了窒息英伦三岛,严格实行“大陆封锁”政策,1807年10月,拿破仑发动了征服伊比利亚半岛战争。法军入侵激起岛上人民的强烈反抗,法军很快陷进了民众战争的泥潭难以自拔。拿破仑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1809年初,因对付普、奥等国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不等西班牙战事结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国,东征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拿破仑凭着他那钢铁般的意志,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共和国再一次割地求和。1810年3月,拿破仑与奥地利共和国共和国长公主玛丽亚・路易丝结婚。拿破仑帝国达到极盛时期。1812年6月21日,50万法军兵分三路进入俄罗斯。军事准备的欠缺、俄国寒冷的天气和俄军坚壁清野的战术使得法军几乎全军覆没。1812年12月18日,拿破仑返回巴黎。对俄战争以失败告终。1813年,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仑率军与联军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经历连年战争的法兰西共和国终于抵不上整个武装起来的欧洲,终在莱比锡战役中战败。1814年,联军向法兰西共和国本土进军。3月31日,法兰西共和国元帅马尔蒙拱手将巴黎让给联军。1814年4月6日,拿破仑被迫签署退位书。1814年5月4日,拿破仑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2月16日,拿破仑离开厄尔巴岛,避开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舰队的监视,乘船向法兰西共和国本土进发。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1815年3月25日,英、俄、普、奥等国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覆没,拿破仑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病逝,终年52岁。 四天以后,岛上的人为这位征服者举行了葬礼。在礼炮的轰鸣中,棺木徐徐下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在这幽静的峡谷深处,几棵垂柳掩映着一条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竞相开放。拿破仑,这位一度叱咤风云、有功也有过的盖世英雄,便长眠在这些绿叶鲜花之下。1840年12月15日,法兰西共和国七月王朝儒安维尔亲王率军舰前去圣赫勒拿岛,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祖国。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满怀深情地参加了隆重的葬礼。拿破仑的遗体由仪仗队护送,经过凯旋门,安葬在巴黎老残**退休院的园顶大堂。15年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子,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亲自来到这里,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跪下。”

拿破仑・波拿巴 - 主要战争

土伦战役

在法国的历史上,有过荣誉和骄傲的城市是不胜坟举的。然而,象土伦这样一直引起人们兴趣的,却为数不多。这是因为,1793年的土伦战役,不仅对保卫法国的大革命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同拿破仑这一伟大历史人物有着特殊的联系。二十四岁便荣升准将的拿破仑,就是在土伦战役中初次崭露头角的。

1793年,对于拿破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那时,年轻的拿破仑虽已具有比较成熟的**见解,掌握了相当丰富的军事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作战经验,可是,在参加土伦战役以前,他并没有真正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他虽然列名于法国革命军的正规炮兵**,但一直请假离队在自己的故乡科西嘉岛,带领一个国民自卫军营,想为家乡的独立自由干出一番宏伟事业。但是,革命并不那么容易。科西嘉岛同样是一个各种势力互相角逐的是非场所,各派力量斗争激烈。由于政见上的分歧和军事行动的失利,他后弄得无法在科西嘉岛上安身,被迫带着全家离开故乡,飘泊到了法国本土。1793年6月13日,拿破仑踏上普罗旺斯海岸,来到土伦。这是他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便走上了参与法国革命的宽广道路。

皮埃蒙特之战

1793年12月土伦战役以后,法兰西共和国所面临的军事形势日益好转,差不多各条战线都不断取得了胜利。1794年6月26日,在比利时的弗勒吕斯,法军又一次大败反法联盟的军队。尽管国内并不平静,在7月27日发生了“热月**”,国民公会中的大资产阶级与阴谋分子相**,夺取了**,逮捕并*害了雅各宾派主要**者罗伯斯庇尔兄弟等革命人物,但是,由革命人民组成的国民革命军队,仍然在反对外来干涉有的战争中显示了力量,使反法联盟的军队一再受挫和失败。一七九五年,普鲁土和西班牙终于退出联盟,同法国签订了巴塞尔条约,接着,荷兰也与法国缔结了海牙条约。到1796年春,年轻共和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劲敌,主要就是实力依旧雄厚的奥地利军队了。

为了彻底打败欧洲的**次反法联盟,完全解除外来的军事威胁,法国督政府决定,要在1796年展开积极的军事行动。他们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主要的进攻目标是奥地利军队,理想的战场是在德国的南部和西部。为此,法军统帅部提出了一个钓形突击的作战方案,计划派出两路大军,分别由茹尔当将军和莫罗将军统率,在莱茵河一线展开,同时向东推进。矛头指向奥国首都维也纳。

洛迪战役

法军在皮埃蒙特的胜利,使得北意大利战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凯拉斯科协议签订以后,皮埃蒙持境内的主要要塞,完全转到了法国人手中。充当奥地利帮凶的撒丁王国,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奥地利人在意大利陷入了孤立境地。1796年5月,拿破仑决定,充分利用协议给他提供的一切有利条件,把战争推向奥地利在北意大利的属地――伦巴第。

卡斯奇里恩战役

1796年夏切,正当莫罗将军指挥的莱茵军团和茹尔当将军指挥的松布尔―马斯军团在德国战场上无所作为的时候,由拿破仑率领的意大利军团在北意大利战场上却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波河防线的瓦解,洛迪之战的奇迹,米兰公国的陷落,博略元帅的败北,这一连串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接连传到法国,使巴黎那些平庸无能的政客们显得黯然失色。他们开始把这位蜚声意大利战场的年轻统帅视为一种潜在的威胁。

里沃利战役

卡斯奇里恩战役以后,维尔姆泽元帅率奥军退到蒂罗尔,在那里进行短期休整,补充精锐**,很快又使自己的兵力达到五万多人。1796年9月初,他亲自率领三万众人从特兰托出发,还是沿着阿迪杰河南下,企图解救二度被围的里图亚要塞。可是,在罗韦雷托、维罗纳、巴萨诺和圣若尔日等地的战斗中,奥军仍然是接二连三地遭受失败,并被法军截断了回归之路。维尔姆泽陷入孤军作战境地,已经无法北返,后,只好带领一万六千众人躲进曼图亚要塞,落得个束手待援。

马伦哥战役

1797年4月,拿破仑统率的意大利军团所向披靡,连战皆捷,直逼维比纳城下,迫使奥地利皇帝弗兰西斯二世向拿破仑求和,并签订了《累欧本和约》。同年10月,在《累欧本和约》的基础上,奥地利同法国在意大利北部的巴萨里阿诺又签订了《坎波―福米奥和约》。根据这个和约,奥地利宣布退出**次反法联盟;承认在意大利成立的依属于法国的南阿尔卑斯共和国,并把比利时和重要的战略要地爱奥尼亚群岛,以及阿尔巴尼亚的一部分让予法国;作为补偿的是奥地利获得依照和约所取消的威尼斯共和国的大部分领土。其中包括威尼斯、达尔马提亚和伊斯的利亚。《坎波―福米奥和约》签定,宣告了欧洲**次反法联盟彻底瓦解。这样,法国在欧洲的主要劲敌就只剩下一个英国。

早在1797年8月,《坎波―福米奥和约》签订之前,拿破仑在写给督政府的信中就指出:“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感到,要真正打垮英国,就必须占领埃及。”他敦促督政府向当时属于土耳其的埃及进军。把埃及和叙利亚置于法国的控制之下,以便在英国通往印度的道路上打击英国,威胁英国的印度领地。当时,拿破仑由于在意大利战功卓著,在国内享有极高的威望。为了调开这个潜在的对手,并出于打击英国的考虑,督政府很快便采纳了拿破仑的这一建议。

1797年12月7日,在督政府的要求下,拿破仑卸去意大利军团司令的职务,在群众的热烈欢呼声中,以凯旋者的姿态,光荣地返回巴黎。返回巴黎前,督政府任命拿破仑为征英军团司令。不久后,拿破仑又改任远征埃及的东征军团司令。

1798年夏,拿破仑率领东征军团在埃及登陆,占领了亚历山大港,接着,他采取极其残酷的*力手段,大肆屠*企图反抗法国侵略军的当地居民,从而征服了埃及很大一部分地区,尔后又进入了叙利亚。拿破仑的这一*行说明,法国同敌对国家之间的战争已经从正义的解放战争转变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它在法国的殖民史上留下了*腥的一页。

1798年,英国舰队在纳尔逊勋爵的指挥下在尼罗河口的阿布基尔海战中大败法国舰队,这一胜利使得法军在埃及所获得的胜利变得毫无意义。从此,拿破仑的东征军团同法国本土之间的联系被彻底切断了。

乌尔姆战役

1800年的马伦哥战役以后,根据法奥两国签订的《吕内维尔和约》,奥地利将它的领地卢森堡、比利时和莱茵河左岸的所有领土割让给法国,同时,承认巴达维亚共和国(荷兰)、赫尔维夏共和国(瑞土)和利古里亚共和国(热那亚)成为独立的国家,并在意大利北部成立南阿尔卑斯共和国,实际上也就是承认这些国家成为法国的领地。这样,第二次反法联盟彻底瓦解了。

经过长达九年的对法战争,英国面临着重重矛盾,经济上也是日益困难,因而需要有一个喘息的时机。在这样的形势下,法、英两国终于在1802年3月27日签订了《亚眠和约》,从而为欧洲带来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

奥斯特利茨会战

1805年10月,法奥两军进行的乌尔拇战役刚刚结束,拿破仑立即挥师东进,企图再以各个击破的方法打败迫近的俄军,攻克奥国首都维也纳,威逼奥地利投降,进而促使第三次反法联盟瓦解。

拿破仑踌躇满志,兴高彩烈,发布公告,指责英国人不顾自己的盟友而使奥军全军覆没,号召法国土兵继续忍受辛苦,发扬勇敢精神,准备再打第二次大胜仗。

耶拿 - 奥尔施泰特会战

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打败俄奥联军以后,分别同俄国和英国开始了新的谈判。他希望有一个和平安定的时期,以便能改造新占领的地区,并进一步加强国内的统治。

瓦格拉姆战役

1809年5月20日和21日,法军在阿斯佩恩和艾斯林遭受掺败。这个*炸性的新闻立即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人欣喜,有人担心,更多的人都在拭目以待,观察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莱比锡战役

征俄战争使拿破仑付出了五十余万人的代价。大量官兵都安息在俄罗斯荒原的白雪之下,一部分落在监狱中经受苦难的折磨。夏季渡过涅曼河的六十余万大军,只有三万余人拖着饥肠辘辘、遍体冻伤的身躯返回河西。经此一战,曾经使整个欧洲都为之战栗的大军,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

**次意大利战争

为了彻底打败欧洲的**次反法联盟,完全解除外来的军事威胁,法国督政府决定在1796年展开积极的军事行动,主要进攻目标对准实力雄厚的奥地利军队。为此,法军统帅部提出了一个钳形突击的作战方案,计划派出两路大军,分别由儒尔当将军和莫罗将军统率,在莱茵河一线展开,同时向东推进,矛头指向奥国首都维也纳。鉴于拿破仑的军事威望及其建议的实际价值,督政府同意了拿破仑的作战方案,并任命他接替原意大利军团总司令舍雷尔将军的职务。

拿破仑上任后的**件事就是组织一个精明强干的司令部智囊团。他选定贝尔蒂埃当他的参谋长。贝尔蒂埃42岁,早年是一位绘图员,曾以参谋身份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他在前一年是克勒曼将军的参谋长,对于滨海阿尔卑斯山区了如指掌。贝尔蒂埃非常勤劳、仔细,他能陪从主将作任何的搜索和观察而不耽误日常公务的处理。他虽然缺乏果断,不适合于指挥工作,但他却具有一个优秀参谋长的一切素质。他善于读地图,了解一切搜索方法,能准确无误地颁发命令,他对复杂的**调度极为内行。这对于能自作决定的拿破仑来说,他无疑是一位理想的参谋长。拿破仑的指挥能力与贝尔蒂埃的勤劳、仔细相配合,使他们成为战场上一对佳搭档。除了贝尔蒂埃以外,拿破仑又选了2名副官,他们是在土伦战役中选***的青年炮兵军官马尔蒙上尉和朱诺上尉。另外,他还将在七月13日帮助他平定叛*的骑兵队长缪拉中校和他的幼弟路易也带在身边。

3月27日,拿破仑一行到达意大利军团驻地尼斯,在这里建立了司令部。三天后,拿 破仑检阅了自己的**,他很快就明白了为什么法兰西共和国有势力的将军都不要求担任这个职务。这是一支半饥饿的、衣衫褴褛的军队,炮兵、骑兵严重不足。士兵们简直像一群土匪,巴黎供给这支军队的微乎其微的物资,很快就被士兵们肆无忌惮地偷盗一空。43000人没有军饷,没有军粮,没有饲料,没有鞋袜,没有衣服,没有营帐,没有扎营家具,没有运输工具,物质生活极为困乏。就在拿破仑到来的头天晚上,一个营就因没有靴子穿而拒绝执行向另一个地区转移的命令。饥饿的军队到处抢劫和偷盗,反抗和开小差不时发生,士气十分低落。

拿破仑立即着手整顿军纪。然而,年仅27岁的拿破仑要想控制这支军队并非易事。这里的下属军官只服从年长的或功绩更大的长官,对这个身材矮小、不修边幅、说话还带有难听的科西嘉口音、并非十分有名的年轻司令,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他们经常与拿破仑发生争吵,拿破仑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中,曾仰头看着个子很高的奥热罗将军说:“将军,你的个子正好高出我一头,但假如你对我无礼的话,我就会马上消除这个差别。”拿破仑不能容忍在他的军队中有任何反对他的思想,谁胆敢和他作对,不论其职位高低,脑袋必须搬家,这是他一直遵守的原则。

当然,拿破仑也清醒地认识到,要真正严肃军纪,制止偷盗行为,单靠*毙一些人是无 济于事的,必须使自己的军队有衣服鞋子穿。而要得到这些东西,必须鼓励士兵用武力向敌 人索取,而不是等待政府的供应。于是,他迅速宣布了一个突破意大利通道、变敌方富饶 地区为战场的大胆计划。在出征前,他发表了极富**性的动员演说。他说:“士兵们,你 们缺吃少穿,共和国亏欠你们很多,但是国家还没有力量还债。我是来带领你们打进天下 富庶的平原去的。丰饶的省区、富裕的城镇,全都任凭你们处置。士兵们,你们面临这样的前景,能不鼓起勇气坚持下去吗?"这是他**次对自己的部下讲话。士气日益低沉的士兵 们听了这位年轻无畏的带头人的一番演说后,无不满怀希望和信心。

1796年4月5日,拿破仑开始了对皮埃蒙特的征服。为了更快捷地到达目的地,他 一反常规,率领**从阿尔卑斯山沿海山脉有名的"天险"处翻越阿尔卑斯山。尽管沿岸巡逻的英国舰队对他们不断地进行炮火轰击,但拿破仑毫无畏惧,显现出惊人的勇敢和镇定。4 月9日,**平安地越过了天险。

拿破仑面对的敌军是强大的。当时驻守在皮埃蒙特境内的军队有两支,一支是由博利厄 率领的奥地利军,一支是由科利率领的撒丁军,共计80000人,并且配备强大的骑兵和压倒优势的炮兵。而拿破仑的军队只有40000多人,且炮兵、骑兵均不足。面对敌我力 量的巨大差距,拿破仑并未感到沮丧。他非常自信地认为:迅速调集兵力可以弥补人数不足的缺陷;灵活性可以弥补炮兵不足的缺陷;选择适当的阵地可以弥补骑兵不足的缺陷。拿破 仑凭着对这个地区地形的熟悉,迅速作出了判断:在蒙特诺特附近的一片楔形山区,是奥撒联军阵地易受攻击的弱点所在。于是,拿破仑决定集中兵力首先从这里打击敌军,把奥军和 撒军双方切断,从而使自己一开始就获得主动地位。他把兵力分为三部分:前卫19000人,由马塞纳指挥,据守蒙特诺特和代戈以挡住奥军。主力12000人,由奥热罗指挥, 从西面向切瓦发动进攻。左侧卫10000人,由塞律里埃指挥,从南面向切瓦进攻。这样部署的目的就是先击败切瓦及其附近的撒丁军队,再来对付奥地利人。

就在大战即将开始之时,一个突发**打*了拿破仑的部署。原来,法国政府由于财源 短缺,曾在3月间派人前往热那亚借贷,但遭到了热那亚人的拒绝。督政府决定给热那亚人施加压力,迫使其同意贷款。于是,督政府命令防守萨沃纳的军队向距离热那亚只有10公 里的沃尔特里推进。这一行动震惊了奥军,他们误认法国人要进军热那亚,因而急忙敦促博利厄元帅迅速南下,增援热那亚。对于这个意外**,拿破仑开始十分恼火,因为这样一 来,不仅打*了他的全部计划,而且破坏了热那亚的中立国地位,使法国远征军丧失了一个重要的补给港口。然而,拿破仑很快发现,对热那亚的威胁可以吸引大量奥军,从而分散了 敌人的兵力和注意力,这倒有利于他的作战计划的实施。拿破仑看准了这一时机,于4月6日命令防守萨沃纳军队的余部继续向沃尔特里增援,以迷惑奥撒联军总司令博利厄

博利厄果然中了拿破仑的圈套。博利厄错误地认为法军主攻方向是热那亚。他把大本营移到诺维,把军队分成三部分:右翼由撒丁军队组成,由科利指挥,司令部设在切瓦,其任务是扼守斯图拉河和塔纳罗河一线,保障奥军的侧翼安全;中路由阿尔热托指挥,司令部设 在萨塞洛,其任务是占领蒙特诺特,在法军向热那亚推进时猛攻法军左翼,截断萨沃纳的沿海道路以绝法军后路;博利厄则亲自率领左路军攻打沃尔特里,以掩护热那亚。

4月10日,博利厄率领的左路军抵达沃尔特里,向驻扎在那里的法军发起猛攻。奥军这一行动使得奥军左翼远远地离开了中路**。这时科利率领的撒丁军团仍在很远的西面,奥军中路**陷入了左右无援的孤立境地。拿破仑很快发现这是个不可多得的有利战机,他果断地决定,放弃先打败撒丁人的计划,集中兵力,首先击败态势孤立的中路奥军。

这时,中路奥军在阿尔热托的指挥下占领了蒙特诺特。4月11日,拿破仑亲自赶到尼 吉诺山南面的桑托里奥,向马塞纳、拉哈普和奥热罗三位师长面授机宜。当天晚上,三个师长率领各路法军一起悄悄地向蒙特诺特进发。12日清晨,晓雾还没有被阳光驱散,近万名法军突然出现在奥军的背后和侧翼,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吓懵了,他们来不及做认真的抵抗,便在法军*炮轰击下溃散了。阿尔热托在绝望中命令***开一条*路后撤。战斗仅仅进行了几个小时,奥军就损失了3000余人,其中2000人成为法军的俘虏。远在西面的撒丁军团得知阿尔热托被围,急欲助他一臂之力,无奈两军距离甚远,再加山路崎岖, 增援不便,只好听任盟军被歼。博利厄则对这场战斗毫无所知。两天后,阿尔热托溃败的消息传到沃尔特里,博利厄这才发现自己上了拿破仑的圈套,但为时已经太晚了。拿破仑凭着敏锐的洞察力、迅速的决断和敏捷的行动,取得了出征后的**个战役的胜利。

奥军在蒙特诺特失利以后,开始退守米里希摩和代戈,企图在那里固守阵地,等待博利厄元帅和科利将军的**从两翼向中路靠拢,阻止法军向都灵方向和米兰方向发展进攻。拿破仑洞察敌人的意图后立即决定:不给敌人以喘息时间,趁两翼敌人来不及向中路增援之 际,兵分两路,以快速度攻占米里希摩和代戈。他命令奥热罗率领一师进攻米里希摩,马塞纳和拉哈普各率一师攻占代戈,他自己随奥热罗师行进。4月13日拂晓,奥热罗率90 00人向米里希摩发起进攻。战斗进行得十分顺利,没多久便将敌人逐出了米里希摩峡谷。接着,在科萨里亚高地附近,又包围了奥军旗罗维拉旅近2000人。普罗维拉在绝望中多 次率军突围,均被击退。后,他被迫龟缩在科萨里亚的一座古堡里坚守不出,等待右翼的科利将军为他解围。14日,拿破仑亲临战地,指挥法军同前来增援的科利**交战。科利 **大败而逃。陷入绝境的普罗维拉的后一点希望破灭了,这时古堡中的粮食和饮水也消耗殆尽。在法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下,普罗维拉被迫出堡缴械投降。

代戈位于米里希摩东北。法军一旦攻占代戈,就意味着切断了奥、撒主力之间的后联系。14日下午2时,马塞纳师和拉哈普师共20000人,从敌人的正面和后方同时发起进攻。在法军强大的攻势下,奥军支持不住,被迫放弃阵地,狼狈溃逃。法军乘胜追击,一举攻占了代戈村。

占领了代戈后,拿破仑决定挥师切瓦,进攻撒军,在代戈只留下了少量法军。15日凌 晨3时,在代戈的东面突然出现了一个奥军师,他们趁法军不备,发起猛攻。黑暗中,法军还以为是碰上了奥军主力,惊慌失措,混*不堪,没多久,便被赶出了代戈村。原来,这支奥军是从沃尔特里开来增援代戈守军的,由于夜间行军,在山区迷了路,没有赶上14日下午的那场战斗。当他们发现据守代戈的法军很少时,便斗胆发起进攻。代戈失守的消息传到拿破仑那里,拿破仑立即率领前往切瓦的军队连夜赶回代戈。在拿破仑的指挥下,法军对孤立无援而又立足未稳的奥军发起猛攻。奥军凭借代戈高地的坚固工事拚命抵抗。这时,拿破仑的助手拉纽斯表现得异常勇敢,他亲自率领两个营的轻装步兵,沿代戈高地左侧斜坡爬上去。无奈敌军炮火猛烈,他的两次行动均未成功。拉纽斯被激怒了,在第三次进攻中,他用剑尖挑着帽子,冒着炮火冲在前面。士兵们被他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激励,他们个个奋勇前进,终于收复了代戈高地。战斗结束后,拉纽斯被拿破仑破格提升为旅长。

奥军与撒丁军队的联系被彻底切断了,拿破仑的作战锋芒转向切瓦的撒丁军队。切瓦位 于塔纳罗河上游,是从南部山区通往皮埃蒙特平原的重要门户。切瓦共有撒军15000人。4月16日,拿破仑下令对切瓦的撒军发起进攻,奥热罗正面攻击,塞律里埃和马塞纳 左右迂回,以期包围撒军。科利将军觉察了法军的企图,为了避免被包围,于17日晚放弃了切瓦。撒军在夜色的掩护下,退往科萨利亚河岸,占领了坚固阵地。

法军占领切瓦后,立即尾随撒军西进,对扼守坚固阵地的撒军发起强攻。由于地形生疏,进攻准备过于仓促,再加上塔纳罗河泛滥,奥热罗和马塞纳都没有能按时出现在敌人的侧后,法军从正面进行的多次冲击均被敌人打退。一连几天,法军伤亡严重,在敌人阵地前丢下了大量*体。这时,拿破仑接到情报说,驻守在阿奎及其以北的奥军正在向切瓦方向移动。拿破仑顿感大事不妙,急忙召开军事会议。会上一致认为:不管士兵如何疲劳,法军必须毫不迟疑地再次向撒军发起进攻。否则,法军将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

4月22日,法军准备就绪,刚要对撒军发起进攻,突然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只见撒军列好队伍,自动撤出了阵地,并匆匆地向芒多维退却了。原来,科利打算避开法军打击的锋芒,将撒**移到芒多维东面一个更有利的阵地上。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一行动不仅让拿破仑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几天来使法军付出巨大代价的坚固阵地,而且使撒军在退却中遭到法军优势兵力的包围。在法军强有力的打击下,撒军无暇巩固阵地,只好撤出芒多维,向都灵方向仓皇撤退。科利事后为自己这一愚蠢行动追悔万分。

拿破仑令骑兵对溃退的撒丁军乘胜追击。撒军丧失了全部大炮和辎重以及精锐的**,奄奄一息的撒军再也无力抵御法军的进攻,撒丁国王被迫宣布退出战争,派代表到都灵南面的凯拉斯科城,同拿破仑进行单独媾和的谈判。

4月28日,谈判正式开始。拿破仑以胜利者的身份向撒丁王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撒丁必须退出反法联盟,并派全权代表去巴黎缔结和约;撒军必须交出科尼、切瓦和托尔托纳三个要塞;在托尔托纳移交法军之前,暂时交出亚历山大里亚;法军将控制目前所占 领的一切地方;法军可以在皮埃蒙特境内自由通行,并有权在瓦伦察渡过波河;地方警察必须解除;正规军要分驻各地作为警备队,无论如何不得引起法军不安。这些条件遭到撒丁代 表的严辞拒绝,会场气氛十分紧张,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后,拿破仑充分发挥他的外交才能,利用法军的胜利不断地对撒丁代表进行威胁,施加压力,终于迫使他们接受了全部条件。当天中午,双方正式签署了停战协议。这样,皮埃蒙特,这个通往意大利北部的大门,在不到一个月的短短时间里,就被拿破仑打开了。撒丁国王,这个曾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两兄弟的岳父,感到女婿的事业和自己的威严同样扫地荡尽,在签署凯拉斯科停战协议后数日,便抑郁而死。

4月26日,拿破仑在凯拉斯科又一次向士兵们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他说道:“士兵们,你们在15天内取得了6次胜利,缴获了21面军旗和55门大炮,攻克了许多坚强的阵地,占领了皮埃蒙特富饶的地区,俘虏了15000名敌军,*伤敌人1万多 名。……你们什么都缺少,却补充了一切。你们没有大炮,而打了胜仗,没有桥梁而渡了河,没有鞋而急行军,没有酒和经常没有面包而露营……。士兵们,祖国期望你们去取得重 大成就,你们不会辜负祖国的期望吧?你们还有许多仗要去打赢,许多阵地要去夺取,许多河要去渡过。你们当中是否有人勇气低落了呢?没有!我们所有的人都要确立光荣的和 平……,我们所有的人都希望,在回到自己村子的时候,能说上一句:我曾经在战无不胜的意大利军团作过战。"士兵们的尊严和荣誉感被激发起来了。这支曾经是衣衫褴褛、半饥饿 的、士气低落和纪律涣散的军队,在拿破仑的带领下,已成为一支所向无敌的优秀军队了。现在军中再也无人怀疑拿破仑的权威和指挥能力,将领们初对拿破仑的妒嫉和不信任也一扫而空,拿破仑获得了部下诚恳的信仰与合作。

曼图亚争夺战

1796年5月下旬,在意大利战场上的法军主力,经过短时间的休整之后,在拿破仑 的率领下,向东挺进,追击奥军残部。几天后,法军占领了威尼斯共和国领土上的大城市 布里西亚。紧接着,法军继续向加尔达湖至曼图亚一线挺进。5月底,法军终于抵达了奥地利人在北意大利赖以抵抗的后一道天然障碍明乔河,逼近了欧洲著名的军事要塞曼图亚。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由于拿破仑在意大利的一连串胜利,其名声达到了 颇为惊人的高度。督政府对这位年青军官日益扩大的势力深为不安,他们担心拿破仑可能会 摆*他们的控制。于是,他们决定要遏制拿破仑的这种野心的发展。他们命令将意大利军团 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由拿破仑指挥,其任务是控制波河右岸,攻占罗马和那不勒斯,掩护 法军的右翼,从南面封锁曼图亚;另一部分由克勒曼将军指挥,其任务是在波河左岸活动, 阻止奥地利重新占领伦巴第,包围并攻占曼图亚。拿破仑对这个肢解意大利军团和分散指挥 权的命令怒不可遏,他十分清楚这完全是一种蓄意修剪鹰翅的**伎俩。他以坚决果断的态 度回复督政府:要么收回成命,要么批准他辞职。他在给督政府的信中写道:

“假如你们在我的道路上设置障碍,假如你们让我的一切行动听从政府特派员的决 定,……那么你们别再指望从我那里有好的成果。……你们必须对自己的指挥官有绝对的信任。如果我得不到这样的信任,我并不抱怨,但我要尽力争取你们委任我其他的职位。打仗的事,各人有各人的打法。克勒曼将军比我有经验,当然能比我做得更好,但是我们两人共 事,则一定坏事。我只有在你们赋予我完全和绝对的信任之下,才能为国家作出贡献。我清 楚知道我写这封信是需要鼓足勇气的,因为这很容易令人怀疑我野心太大,骄傲太甚!但 是,我有责任向你们陈述自己的思想,……我不能同一个自视为欧洲优秀指挥员的人共事。何况,一个蹩脚的将军强过两个优秀的将军。打仗如同治理国家一样,是一件机智的事。”

迫于拿破仑的坚决态度,督政府终不敢坚持撤换这位名字已被视作胜利象征的主将。 拿破仑仍留任独当一面的司令。

曼图亚要塞位于波河和明乔河交汇处,地形险要,工事坚固,可屯数万之众,有"意大 利锁匙"之称。曼图亚是奥军在意大利的唯一重要基点,势在必守,以阻扼法军。而法军也 志在必得,以控制北意大利,并打通前往德奥之路。

5月30日,奥军明乔河上防线被击破,博利厄率军15000人退守曼图亚城内,等 待着奥皇的援军。拿破仑没等奥皇援军到来,便抢先屯兵城下。

奥地利皇帝为了保住他对意大利的控制,下定决心要不惜任何代价,为曼图亚解围。鉴 于博利厄屡屡出师不利,奥皇派了莱茵战线上享有盛名的维尔姆泽元帅前来接替他。维尔姆 泽是位72岁高龄的老将军,他在莱茵战线上抽调了30000名精锐**,并在上任途中 又从善战的提罗尔居民征召了一些新兵,使得意大利战线上的奥军达到60000人,法军 在数量上再次处于劣势。奥地利方面非常得意,曾夸下海口说:8月底以前奥军将重占米 兰,意大利将是法军的坟墓。

维尔姆泽兵分三路前往曼图亚,企图迅速围歼包围曼图亚的法军。维尔姆泽派副手科斯 达诺维奇率领一支**去占领加尔达湖西岸,从侧面进攻法军;自己则指挥主力沿阿迪杰河 两岸向曼图亚进军;他又派达维多维奇率**进攻莱尼亚戈,以牵制法军。然而,维尔姆泽 犯了一个大错,他的三个纵队互不相联,彼此无从驰援,尤其是科斯达诺维奇分队与其他两 路纵队中间还横亘着宽阔的加尔达湖面。这一切没有逃过拿破仑的鹰眼。拿破仑立即决定暂 时放弃对曼图亚要塞的围攻,集中兵力向得不到其他两路纵队支援的科斯达诺维奇分队进 发。7月31日,法军把大炮埋入战壕,匆忙撤离曼图亚。维尔姆泽对拿破仑的计划变动毫 无所知,还以为是法军因对自己的*惧而仓皇撤退。维尔姆泽不费吹灰之力进入了曼图亚。 他向奥皇报捷说,他在阵地上缴获了法国180门大炮。正当他幻想着全面胜利的时候,传 来了不幸的消息,拿破仑军队击溃了科斯达诺维奇**,科斯达诺维奇率残部已退向老巢提 罗尔。维尔姆泽大吃一惊,知道中了拿破仑的圈套,便立即率军离开曼图亚,企图与科斯达 诺维奇取得联系。但为时太晚,拿破仑的主力**已像猛虎一样朝他扑来。8月5日,两军 相遇在卡斯蒂里恩。马塞纳师首先向奥军的右翼发起进攻,刚刚交手,法军便力不能支,匆 匆向西北方向败退。维尔姆泽大喜,当即命令奥军对不战自溃的马塞纳师发起追击,他决心 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一鼓作品,迅速打通与科斯达诺维奇的联系。然而,正当维尔姆泽将自 己的预备队投入到右翼的时候,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却在奥军的左翼开始了。法军12门重炮 一启发射,打得奥军惊慌失措,抱头鼠窜。维尔姆泽这才明白法军匆匆撤退只不过是一个圈 套。维尔姆泽率领奥军拚命抵抗,混战中险些被俘。法军向奥军左翼进攻得手后,马塞纳师 和奥热罗分别向奥军的右翼和中部进攻。在法军的强大攻势下,奥军终于支持不住,被迫向 明乔河一线撤退。在法军穷追不舍的打击下,维尔姆泽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司令部所在地特 兰托,心情极为沮丧。不久前他的大军就是从这里满怀战无不胜的信心出发的,如今却已损 伤40000人。

拿破仑和他的军队在这战斗进行的7天中,从没有*过靴,也没有睡过觉,无休止地急 行军,一仗接着一仗。如今虽已给维尔姆泽以重创,但拿破仑没有就此让他的军队稍事休 息,这支坚强如钢的军队马不停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再次包围了曼图亚。

陷入困境的老将军并不甘心失败,他征集了50000兵力,打算再次奋力解除曼图亚 之围,把法军赶出伦巴第。这一次,老将军又重犯了分兵作战的错误。他亲率30000人 从特兰托经由布兰塔的狭道向曼图亚进发,命达维多维奇率20000人留在罗韦雷托以掩 护提罗尔。拿破仑得知这一情况,故意不露声色,任凭维尔姆泽军队长驱直入。当维尔姆泽 到达巴萨诺,完全*离达维多维奇和他的后方时,拿破仑立即解除曼图亚之围,调动强大兵 力疾趋罗韦雷托,行军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

9月4日,法军抵达罗韦雷托。由于连打胜仗,法军情绪十分高涨,他们在杜布阿的率 领下,向固守在罗韦雷托镇的奥军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杜布阿在冲锋中不幸受伤倒下,他 挥动马刀,用后一口气喊道:“我为共和国战死,只盼在生命离开我之前听到胜利属于我 军的消息。"法军在杜布阿的激励下勇敢地追逐着奥军,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达维多维奇 不得不逃出罗韦雷托镇。

维尔姆泽听说达维多维奇全军覆没,惊得目瞪口呆。他以为拿破仑会因此长驱直入奥 境,与莱茵战线上的法军会合,共同进攻维也纳。老将军决定把他的残部留守伦巴第,期待 着有一天法军在奥地利遭到惨败时,切断法军经过意大利的退路。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 拿破仑的目标正是自己。拿破仑的军队以两天时间行军60多英里的惊人速度自罗韦雷托回 师维尔姆泽前锋所在地普里莫拉诺。法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维尔姆泽的前锋在瞬息间被 歼。当晚,拿破仑的军队在契斯莫涅过夜,拿破仑为能分到半份士兵口粮作晚餐而高兴不 已。第二天,这支军队进抵巴萨诺。

9月8日的巴萨诺之战又是以前多次战役的重复,老将军在会战中遭到惨败,缴械达6 000人。维尔姆泽带着16000名残兵败将退入曼图亚城。9月13日,法军大肆进 攻,再度包围了曼图亚城。维尔姆泽几乎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他同奥地利的联络全部被截 断,他的大炮和辎重荡然无存,全军精华损失殆尽。然而,这位屡次上当而从不气馁的老将 军还在坚守城池,以待希望渺茫的维也纳部分援军。

这时莱茵战线上的法军战绩却很不佳,儒尔当将军被奥地利查理大公的军队击退,莫罗 将军在奥军的压力下作"战略性"的退却。奥军在莱茵战线上的胜利使得奥地利王宫的御前会 议作出这样的决定:从莱茵战线上调集两个军团约60000人,由享有盛名的、年过60 的老将阿尔文齐元帅率领,前去解救曼图亚和维尔姆泽。

阿尔文齐的军队在数量上再次置拿破仑的军队于劣势。然而,维尔姆泽所犯的分兵作战 的错误又一次在阿尔文齐身上重犯了。阿尔文齐为了迷惑对方,造成法军判断上的错误,他 决定从不同方向同时发起进攻。阿尔文齐自己率35000人朝着正面方向挺进布兰塔河, 另一支**约25000人由达维多维奇率领,沿阿迪杰河谷直下提罗尔。两军计划在维罗 纳会师。

拿破仑得知奥军各路纵队已开始行动,便派伏布阿和马塞纳驻守特兰托和巴萨诺,以遏 制阿尔文齐元帅的推进。不料,这支**是奥地利的精锐**,他们人数众多,来势汹汹, 伏布阿和马塞纳顶不住阿尔文齐的进攻,沿阿迪杰河谷败退。拿破仑不得不留下8300人 包围曼图亚,自己率28000人立即前去接应马塞纳,阻止阿尔文齐从维琴察向西同达维 多维奇会师。两军在维琴察发生了激烈的遭遇战。尽管双方都声称获胜,但实际上是法军在 退却。拿破仑退到维罗纳,并把司令部设在此地。

拿破仑对自己不得不分兵作战非常恼怒。他到维罗纳的**件事就是巡视伏布阿的败 军。他对这支败军说:“你们让我大为生气。你们居然让人从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阵地上赶 了出来。你们不配当法国兵士!你们不属于意大利方面军!”几句话说得这些法军热泪纵 横,他们呼喊着:“只要再让我们打一次冲锋,您就能看出我们像不像意大利方面军了。" 看着这一张张风尘仆仆的、充满信心的脸庞,拿破仑愤怒的语调缓和下来了。果然,在此后 的战斗中,这支**表现得特别勇敢。

拿破仑再次运用那行之有效的战术――各个击破,他要在达维多维奇同阿尔文齐会合 前,击溃阿尔文齐的军队。这时,阿尔文齐的军队已抵达卡列迪耶罗。拿破仑不失时机地命 令马塞纳率军冲向这个阵地。交战时,狂风*雨大作,法军进攻十分困难。尽管马塞纳使出 浑身解数,但仍被人数众多、阵地坚固的奥军击退。拿破仑见此情况,十分着急,一旦达维 多维奇从卡列迪耶罗的后方同阿尔文齐会合,那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紧急关头,拿破仑采取 了一个极大胆、完全出人意料的行动。当晚,拿破仑给基尔马内留下1500人防守维罗 纳,其余**则后撤,佯装退到曼图亚。可是不久,他的队伍又转向阿迪杰河,迂�到阿尔 文齐军的尾部阿尔科拉村,冒险地把自己置于阿尔文齐和达维多维奇之间。这里的地形也对 法军十分不利。阿尔科拉村四周都是沼泽地带,通往村内的各堤坝非常狭窄,进攻十分困 难,后撤则更加危险。拿破仑一心想趁达维多维奇赶到之前拿下这个据点,他不顾地形的不 利,于11月15日拂晓,分兵三路,沿通往阿尔科拉村的三条堤坝冲锋。奥军根本不知道 法军的主力已撤离维罗纳,起先还以为是法军轻装**的突袭,后来才弄**相。奥军顽强 地把守着这几条狭窄的通道。奥热罗率领**纵队冲到阿尔科拉村桥头,猛攻不下,伤亡惨 重,被迫退兵。这时,抢占洛迪桥时那一幕精彩的场面又重现了,只见拿破仑抓过一面军 旗,奋不顾身地冲上桥,督促他的**再次冲锋。奥军火力十分强大,法军再次败阵。混* 之中,拿破仑掉下堤坝,陷入沼泽,行将灭顶。这时奥军的先头**已赶到他前面,把他和 他的败军隔开。士兵们眼见拿破仑身处险境,情势紧急,高呼"救出司令",奋勇地冲向前 来,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冲垮了奥军,从沼泽中拉出拿破仑,攻占了桥梁。战斗持续了3天, 打得非常艰难,阿尔科拉桥三易其主,期间没有任何喘息机会。两军将士都已精疲力尽,士兵们巴不得早些收兵回营。在这后时刻,拿破仑带领全部士兵发起了后的攻击。他派2 5名精锐骑兵,迂回到敌军的侧翼,吩咐他们在冲锋时吹响随身带的三只喇叭,并高呼"法 国骑兵来了。”果然,奥军见此情景,一片大*,他们以为法国的全部骑兵已经越过了沼泽 地。趁这当儿,拿破仑立即下令前线总攻。这时一颗榴弹飞来,眼见着就要在拿破仑身边* 炸,说时迟,那时快,一个自进攻小直布罗陀时就跟随着拿破仑的炮兵大尉米尔隆立即扑上 前去。司令得救了,自己却被炸得*肉横飞。拿破仑被激怒了,他要为这位英勇的朋友报 仇,他率全军猛冲过去。奥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阿尔文齐的军队终于被粉碎了,溃败的 残军退往蒙特贝洛。拿破仑依然是伦巴第无可动摇的主人。

奥地利害怕这位年轻的法国军官会乘胜兵临维也纳城下,便不惜任何代价,再次征兵, 昼夜兼程驰援阿尔文齐。1797年1月7日,又有60000人聚集在老元帅的麾下。奥 军数量再次超过法军。老元帅这次下定决心要救出维尔姆泽并攻占伦巴第。

阿尔文齐令一士兵潜越战地,伺机进入被围困的曼图亚,告诉维尔姆泽他将再度前来搭 救,叫老将军奋力出击,牵制敌军,接应大军前来。并告诉他在万不得已时,可*出曼图 亚,退往教皇领地,与教皇军队会合,从南面牵制和威胁法军。这名间谍怀揣这道命令出发 了,不想在路途当中被法军抓获。当他被拖到拿破仑面前时,他慌忙吞下了裹着急件的蜡 丸。拿破仑不得不从他的肚子中取出蜡丸。敌军的计划*露了,拿破仑迅速作好迎战准备。 他留下塞律里埃继续围攻曼图亚,随即将**阵地重设在维罗纳,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去支援 被奥军主力攻击的任何阵线。

阿尔文齐仍然没有吸取上次分兵作战的教训,他又采取了两条行军路线。阿尔文齐自己 率军沿阿迪杰河前进,普罗韦拉则统另一军沿布兰塔河前进,两军拟在曼图亚城下会合。拿 破仑派儒贝尔驻守利沃里,以阻击阿尔文齐;又派奥热罗师监视普罗韦拉的推进;自己则留 守维罗纳,随时准备支援任何一个需要支援的阵地。

1月13日,阿尔文齐军与儒贝尔军相遇。儒贝尔苦守阵地一整天,甚为吃紧。消息传 来,拿破仑率军连夜在铺满白雪的道路上急行军32公里,于子夜2时抵达利沃里山地。借 着朦胧的月光俯视山谷,只见分隔开的5处营盘里篝火无数。如此众多的敌军使一些法军不 寒而栗。拿破仑以他犀利的目光仔细地观察了山下5个营盘的阵地,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 是阿尔文齐的炮兵尚未到达,否则他不会把大军驻扎在远离攻击目标的地方。拿破仑断定奥 军不会在第二天清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他灵机一动,要强迫阿尔文齐提前行动。

一些小规模的袭击开始不断地骚扰着阿尔文齐的军队。阿尔文齐以为这只不过是法军的 前哨,并非主力,因而没有采取大规模的周密部署。结果,奥军轻而易举就被法军击退了。 阿尔文启发现情势不对,他断定这必是法军主力。他迅速组织起全部奥军发起勇猛地攻击。 这正中拿破仑的下怀,他亲自骑马前去唤醒因通宵行军极度疲惫而躺倒酣睡的马塞纳所部, 命他们立即起来行动。这位英勇的将军立刻率领所部横扫一切进攻的敌人。这时,法军炮兵 已经就位,而奥军炮兵尚未赶到。居高临下的炮轰加上骑兵和步兵的不断冲锋,使得奥军冲 击山顶的企图连遭失败。阿尔文齐见硬拚不行,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派卢津扬率领一个师迂 回到拿破仑的侧翼,命其占领法军阵地后面的高地,以期前后夹击法军。可是,还没等卢津 扬完成自己的使命,奥军主力在法军的打击下已*了阵脚,四下溃散奔逃。卢津扬也遭到法 军的围困,只得投降。事后拿破仑评价道:“这是个好计划,可惜这些奥地利人不善于估量 时间的价值。"只要卢津扬提早1小时在利沃里各高地正面激战时占领法军后部,那1月1 4日很可能就会成为拿破仑战史上暗淡的一天,而并非光辉的一天。自这天后,阿尔文 齐再也不敢去解救曼图亚和困境中的维尔姆泽了。他率残部仓皇逃回了提罗尔。

在这艰难的一天中,拿破仑的三匹坐骑中弹死去,但他毫无惧色,仍然镇定地指挥着战 斗。在战斗中,他得悉普罗韦拉所率的奥军已冲到加尔达湖,并用小艇同曼图亚取得了联 系,因此,不等看到卢津扬的投降,便把追击阿尔文齐残部的任务托付给马塞纳、缪拉和儒 贝尔,自己率援军赶赴阿迪杰河下游。他知道奥热罗的兵力单薄,不足以抗击普罗韦拉的军 队,他必须前去阻止维尔姆泽同普罗韦拉的会合。

拿破仑急行军一昼夜,于15日傍晚抵达曼图亚近郊。这时,塞律里埃的处境十分危 急。就在几个小时前,普罗韦拉的一团轻骑兵身披白斗篷,化装成法军,大摇大摆地朝曼图 亚郊区圣乔治镇开来。围城法军正准备开门迎接这支军队,一名军士好生奇怪:为什么这些 白斗篷历经多次战役磨损还这样光滑挺括、像新的一样?法军警觉起来。一经查问,发现这 支军队正是奥军。法军立即予以反击,打退了这支骑兵**。事过之后,塞律里埃仍心有余 悸。差点让奥军占领了圣乔治镇,这位围城司令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

拿破仑听取了塞律里埃的报告后,立即提醒大家要保持高度的警觉,他自己则整夜巡查 着各个岗哨。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发现一个哨兵斜倚树根睡着了,他没有唤醒他,而是接过士兵的*替 他站了半个小时的岗。哨兵从沉睡中惊醒,认出了替自己放哨的正是总司令拿破仑,不禁惊 *万分,"普通"一声跪倒在拿破仑跟前。拿破仑平静地说:“朋友,这是你的*。你们艰苦 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打瞌睡是可以谅解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 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下次可要小心。"这哨兵感激得说不出话来,一个劲地直点头。不过后来,拿破仑对此事矢口否认,他说:“只有文人能够编得出这样的故事!”

第二天清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圣乔治镇打响了。勇敢的法军用刺刀猛扑奥军的阵线, 击溃了所有企图抵抗他们的敌人。在法军的凌厉攻势下,奥军队形开始出现混*。这时,尾 追普罗韦拉的奥热罗师也开始向奥军背后逼进。奥军腹背受敌,走投无路,不得不停止抵 抗。下午2时,普罗韦拉军缴械投降。

城中老将维尔姆泽得知前来解围的奥军全被击溃,再加上城中粮秣已尽,不得不派出信 使与法军议降。信使走进法军司令部的帐篷,对裹着大氅坐在帐内一角的拿破仑说,他的主 将还可以坚守很长时间,不过,如果投降条件优惠,他们可以立即献城。拿破仑走到奥军使 者面前,挥笔写下了投降条件,他告诉使者说:“这些都是你们主将受之无愧的条款。他可 以今天接受,等一个星期、一个月也可以,不会再加重的。同时告诉他,波拿巴将军即将出 发去罗马。"奥军使者读了纸上的条款后,发现比他们奢望的还要宽大,便马上签署了降书。

2月2日,维尔姆泽率军开出曼图亚。为了不让这位年迈的老将感到受辱,拿破仑回避 了值得自豪的接受奥地利驻意大利高统帅缴出佩剑的投降仪式,只有塞律里埃在场受剑。 督政府对拿破仑的宽容大度有些不满,但拿破仑根本不理会他们的旨意,他上报说:“对奥军提出的条款,我以为既对得起勇敢而又可敬的人,也无损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尊严。”

长达9个月的曼图亚争夺战结束了。奥军在此期间总共折损27000人,500多门 黄铜大炮落入战胜者之手。奥热罗奉命赴巴黎向督政府呈献缴获的60面军旗,他受到了巴 黎人民欣喜若狂的欢迎。

金字塔大战

1798年7月,经过一个月的跋涉,拿破仑终于开始了挺进埃及的**场大战。13日夜间,拿破仑率军沿尼罗河左岸向南进发,同时由卑雷指挥的一支法国舰队也沿河上驶。拂晓时分,法军抵达肖布腊克希,在这里遇上了穆拉德贝伊率领的马穆鲁克骑兵团。拿破仑立即将他的每个师都组成方阵。方阵里刺刀林立,寒光逼人。方阵的四角都设有火炮。为了能与河上的舰队保持接触,其中一个师的方阵紧靠尼罗河。日出之时,各团的乐队在方阵**奏起《马赛曲》,准备迎接战斗。

面对法军方阵厚密的刺刀,马穆鲁克骑兵毫无惧色,他们喊叫着,发起了勇猛的冲击, 但很快就遭到法军*弹和葡萄炮弹的还击,不得不败下阵来。马穆鲁克骑兵再次冲锋,但毫无战果,法军的方阵犹如铜墙铁壁一般,纹丝不动。在法军强大火力的逼迫下,马穆鲁克骑兵不得不退向开罗。

与此同时,尼罗河上的法国舰队因遭到马穆鲁克舰队的拦截而处境危险。法方死伤30多人。正在这关键时刻,法国炮艇有一炮击中了敌军旗舰上的弹*库,所有乘员全被炸死, 敌军舰队大*,慌忙撤退,法军舰队转危为安。

战斗结束后,拿破仑立即发动追击。尽管天气酷热,法军还是兼程挺进。7月20日黄昏,他们到达了尼罗河的分叉点,这里距开罗仅15公里,排列整齐、雄伟壮观的金字塔就在眼前。正当大家面对金字塔赞叹不已时,拿破仑登上了一个山坡,他发现马穆鲁克兵早已在尼罗河两岸严阵以待,左岸上是穆拉德贝伊军,右岸上是易卜拉欣贝伊军。

7月1日凌晨2时,金字塔群附近的开阔地带旌旗蔽日,*气腾腾,穆拉德军与法军都摆开阵势,准备决一雌雄。一场著名的金字塔大战开始了。

马穆鲁克一方的**是精锐的骑兵军团,由12000名骑士组成。骑士们个个身穿白袍,头插羽毛,手中的刀剑、长矛闪闪发光。骑兵军团的右翼是2万名土耳仆人和***人组成的步兵军团。他们的阵地上构筑着一道道土垒,土垒后面设置着40门旧式大炮。骑兵军团的左翼,是几千名***游牧部落士兵,他们有的徒步,有的骑马,有的骑骆驼,服饰和武器杂*无章。

拿破仑和他的参谋们来到前沿,仔细观察敌阵和周围地形,他们很快发现了马穆鲁克军的几个弱点:骑兵军团的队列十分松散,步兵军团更是混*不堪;土垒非常简易,不足以阻挡步兵的攻击;铁炮安置在无法移动的海军式炮架上。拿破仑观察完毕,便对各师团下达具体作战方案,每个师团组成一个方阵,5个师团面向敌军一字排开。

上午11点左右,一阵阵战鼓声和军号声响了起来。法军狄舍师团首先向前缓缓移动。几分钟后,其他几个师团也迈步前进。

看到法军方阵逐渐逼近,穆拉德贝伊的脸上露出轻蔑的冷笑。他拔出战刀,在空中划了一个弧形,大声叫道:“勇士们,**保佑我们消灭这些可恶的异**。冲啊!"刹那间, 沙土飞扬,马蹄声大作,马穆鲁克兵发出狂野的呼喊,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法军方阵。

这时,法军立即停止了前进。法军指挥官命令各方阵**排士兵卧倒在地,第二排士兵蹲下,第三排士兵直立着。这三排士兵举*瞄准,后面的士兵则迅速地向前传递装满弹*的步*。在各方阵前排出现的几个豁口上,乌黑的炮口伸了出来,这是法军的小型机动野战炮。当马穆鲁克骑兵冲到离法军仅500米时,法军指挥官高举战刀的手猛地往下一劈,法军各方阵同时喷射出密集的子弹。

战场上顿时*炮齐鸣,人喊马嘶。法军的滑膛*弹和榴霰弹将马穆鲁克骑兵成平地扫倒。不过几分钟,马穆鲁克的骑兵已被大量*伤。少数骑兵冲得较快,奋不顾身地突入法军方阵,砍倒了几个法军士兵,但随后也都在刺刀丛中丧了命。还有几股骑兵冲进了两个方阵间的夹道里,结果被猛烈的交叉炮火*死。马穆鲁克兵伤亡越来越严重,而法军方阵却岿然不动。无情的刺刀和轰鸣的炮火迫使马穆鲁克残存的几千骑兵不得不后撤。拿破仑乘势挥军前进,**的狄舍师团迅速截断了部分敌骑兵的退路,并将他们消灭。左翼的法军很快突入敌步兵军团阵地,毫无困难地越过土垒,夺取了那几十门笨重的大炮。右翼的法军也击溃了部落兵,缴获了数百头骆驼。战败的敌人走投无路,成群地跳入尼罗河中,溺死者无数。来不及跳河的,均遭法军*戮,顿时尼罗河水被鲜*染得通红。穆拉德贝伊率3000残兵仓皇逃走。右岸上的易卜拉欣贝伊见大势已去,也率军撤往叙利亚。

经过这两个小时的苦战,马穆鲁克兵吓得魂飞魄散,他们称拿破仑为"炮火之王"、"上帝之鞭",从此,拿破仑的威名传遍东方。法军士兵也在这一仗中使远征埃及所经历的千辛万苦得到了补偿。他们从*死的和溺死的马穆鲁克兵身上搜到了许多值钱的东西,一些士兵往往因一具*体而大发横财。

通往开罗的障碍被扫除了!

特拉法加大海战

1804年底,西班牙参加法国一方对英国宣战。1805年秋,拿破仑战争进入**。当时这位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正准备对奥地利发动决定性的乌尔姆-奥斯特利茨战役,急需法西联合舰队攻击奥地利盟国那不勒斯,以援助他的地面战役。

然而,此时由法国海军中将维尔纳夫统帅的法西联合舰队,却被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封锁在西班牙加的斯港内。维尔纳夫清醒地认识到:如按照拿破仑的命令回师地中海,首先要冲过纳尔逊这一关。但是他深知自己不是纳尔逊的对手,因而迟迟不敢出发。原来,在9月初纳尔逊即得知了法国舰队到达加的斯港与西班牙舰船会合,并处在英海军将领科林伍德的监视之下的情况。不久,海军部就派遣他率4艘军舰前往加的斯与科林伍德会合,以加强对该港的封锁。

9月28日,两支分舰队在加的斯附近海域会合,组成了拥有33艘战舰的英国舰队。会合之后,纳尔逊接替了科林伍德的指挥,并开始对加的斯港实施封锁。在纳尔逊到达加的斯的当天,正好是他47岁的生日。这位独臂独眼的猛将,在英国海军中德高望重。纳尔逊利用各舰长为他祝贺生日的时机,在旗舰"胜利"号上召开作战会议,阐述了他酝酿已久的作战计划。

纳尔逊的计划是:截断敌人纵队,集中火力逐次攻击敌舰队的各个部分。为此,他没有遵守死板的皇家海军《战斗条令》中规定的一路纵队线式战术,而是将英国舰队分成双列:其中一个分队以垂直角度突入敌纵队,切断其后卫与中军的联系,然后集中兵力突击敌舰队后卫舰只。另外一个分队则切断敌中军和前卫的联系,集中炮击敌中军。这样,纳尔逊便能使用他的全部兵力去集中攻击敌舰队三分之二的战舰。为了迅速割裂敌队形,两个分队的前锋分别由100门炮的"王权"号和l04门炮的"胜利"号担任。因为两舰都是三层甲板、百门炮的战列舰,威力要比只装有74门炮的敌舰要大得多。纳尔逊之所以敢下定这样的决心,采用这种不合条令要求的战术,主要是因为英国海军拥有威力强大的武器--巨型短炮,它们能在近距离内给敌造成致命的损伤。此外,英舰还有训练有素的炮手和新式的炮弹点火装置,能保证炮手在航行中随时进行射击。当纳尔逊慷慨激昂地讲完他的计划时,许多人心悦诚服地流下了热泪,一致赞同道"这主意新颖、独一无二--简单"。

1805年10月19日,维尔纳夫迫于拿破仑的压力,终于率领由33艘战列舰组成的法西联合舰队驶离加的斯港,进入大西洋。双方的舰队并未直接接触,而是远远地监视着对方。此时的纳尔逊并不急于求战,他是想先将敌舰队诱出,再攻歼之。因此,只要敌舰队不离开自己的视野就可以了。

第三天黎明时分,两支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尔加角以西的海面上相遇了。此时维尔纳夫的联合舰队正向东南方的直布罗陀海峡行驶,但他却仍心神不定。凌晨6点,纳尔逊向舰队发出了信号"分两支舰队前进口。这时,由科林伍德指挥的15艘军舰,成一列向下风方向散去;纳尔逊则亲率另11艘军舰组成上风一列,同时发起冲击。

维尔纳夫见势不妙,于8时整下令全舰队大转弯,掉头北驶。这正如纳尔逊所预料的那样,联合舰队企图北上返回加的斯港。然而,由于纵队很长,所以法西联合舰队用了两个多小时才转向北方前进,但是秩序却非常混*。

11时10分,法国海军110门炮的战舰"弗高克斯"号先看到英舰"王权"号驶近,遂发出开火命令,打响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炮。 "王权。号战列舰之所以能一马当先,冲在前列,这得益于它 采用了先进的造船技术。它与"胜利"号一样,在船体的外壳上包装 了铜皮,使得航速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它只用了10分钟就**了法国军舰"弗高克斯"号和西班牙军舰"圣安娜"号之间,按预定计划将联合舰队拦腰截断。紧随他的14艘英舰,与16艘敌舰在近距离内展开了激烈的炮战。"王权"号的**次舷炮齐射就击毁了"圣安娜"号的尾部,使400名水兵丧失了战斗力,约占全舰人数的一半。

与此同时,纳尔逊正率领另11艘军舰向敌中军冲去。11时50分,决战即将开始之际,纳尔逊在旗舰"胜利"号上向舰队发出了著名的信号:"英国期待每个水兵恪尽职守!" "胜利"号在接敌过程中,为了节省弹*,40分钟没有还击。它的主桅帆被穿了许多大洞,主桅杆也被炮弹击中,航速减慢了不少。正在这时,纳尔逊发现了敌旗舰"布欣陶列"号。然而,纳尔逊并未直接向它驶去,而是佯攻其前卫,遂改为与敌纵队平行的航向行驶,给维尔纳夫造成了纳尔逊企图采用老式线式战术的错觉。几分钟后,当舰队将靠近目标,接近其火炮射击范围之际,纳尔逊却突然命令"胜利"号调转方向,直逼敌纵队的中军。同时,向舰队发出了另外一个信号"近距离击敌!",这便是后人称道的"纳尔逊密诀"。

12时15分,"胜利"号率先插到"布欣陶列"号和"敬畏"号之间,把已遭科林伍德腰斩的联合舰队再次齐胸劈断。这时,纳尔逊才下令开火。刹那间,"胜利"号的巨型短炮和双弹丸炮同时齐射,一间巨炮内装了一颗30・6千克的炮弹和500颗镊弹,直接射进"布欣陶列"号的尾部舷窗,给该舰造成了重大损伤。被纳尔逊截开的10艘前卫战舰,无心恋战,企图躲入加的斯港避难,中军的7艘战舰则与纳尔逊的舰只绞织在一块,形成了混战的局面。

下午1时15分,"胜利"号被击断的桅杆钩住了"敬畏"号,纳尔逊见有机可乘,正在后甲板上冒着*林弹雨准备用接舷战来占领它。但是,他一身金碧辉煌的军服和佩带的勋章却*露了自己的身份。"敬畏"号上的一名特等狙击手,居高临下地击中了纳尔逊,使纳尔逊受了致命伤。尽管如此,双方胜负却已成定局,由于英国战舰火力强大,近战优势明显,因而联合舰队渐渐无力抵抗。半个小时后,科林伍德下令结束战斗。纳尔逊在弥留之际获悉了英国舰队取胜的消息。

这次帆船时代大的海战就此结束,法西联合舰队损失惨重,有18艘舰船被击沉或俘获,只剩下11艘回到加的斯港。从维尔纳夫以下,有7000人当了俘虏,死伤2600人。而英国方面舰只毫无损失,包括纳尔逊在内伤亡1600人。

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胜利,不仅把英国从拿破仑入侵的威胁中解*了出来,而且确立了英国的百年海上霸主地位。正因如此巨大的历史意义,英国人把纳尔逊视为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旗舰"胜利"号也被当作重要的历史文物而保存了下来。

阿斯珀恩-埃斯灵会战

欧洲第五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1809年5月21~22日,法奥两军在维也纳附近多瑙河左岸的会战。

1809年4月9日,奥地利对法宣战,企图趁大量法军陷在西班牙战场之机主动发起进攻。

拿破仑一世立即率军出击,19~23日五战五捷,于5月13日占领维也纳。

法军夺占洛鲍岛后,拿破仑一世积极筹划北渡多瑙河,企图击溃奥军总司令卡尔大公统率的奥军主力(集结于北岸,约10万人)。

21日,法军冒着洪水的威胁强渡多瑙河。卡尔大公决定待敌半渡而击,直到法军3万余人业已过河,并在北岸抢占阿斯珀恩镇和埃斯灵村后,奥军(约8万人)才实施突击,经半日激战,攻占了阿斯珀恩,围困埃斯灵。

拿破仑一世连夜调集**,22日拂晓,法军渡河兵力达6万余人。双方同时进攻,激战一整天。

法军集中强大的兵力从**实施突破,但一再受挫,率领主攻**的J.拉纳元帅阵亡;同时河上舟桥被奥军纵火破坏。两个居民点几度易手,后被奥军夺得,但卡尔大公未能积极扩张战果。

法军败退,撤回至洛鲍岛,死伤和被俘3万余人;奥军伤亡2万余人。

这是拿破仑一世自统兵作战以来**次遭受大败的会战,一般认为这是进行两线作战招致的后果。

博罗季诺会战

俄法两军于1812年 9月7日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的博罗季诺村附近进行的一次重大会战。

1812年夏,拿破仑一世从法国本土及其欧洲盟国与附庸国中征集了一支60余万人的大军,决心入侵俄国,以图称霸欧洲。

6月24日,法军开始进入俄境,第1批3个集团近45万人很快深入俄国内地。

俄军在战争初期被迫撤退,沿途进行坚壁清野,以阻滞法军前进。

8月16~18日进行了斯摩棱斯克会战,抵挡不住法军的攻势.

29日,新任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到达前线,率军继续撤退。

9月初,俄军在博罗季诺村附近建立阵地,企图切断法军通往莫斯科的两条主要道路。

7日发生激战。拿破仑一世率法军(约 13万人)向俄军(约12万人)发起猛烈进攻,俄军顽强抵抗。

法军经过苦战夺得阵地上的多面堡,占领了博罗季诺,但拿破仑一世未敢将后的预备队──近卫军投入战斗,无力扩张战果。

库图佐夫率余部撤离战场,敞开了莫斯科的大门,拿破仑一世于9月14日进入莫斯科。

此役双方损失惨重:俄军伤亡5.8万人,法军伤亡5万以上(一说俄军4.4万人,法军5.8万人)。

会战结束后,双方都自称打败了敌军,实际上,此役未能决出真正的胜负,但为俄军消耗法军和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

博罗季诺会战在军事学术上的特点是:

双方都作纵深配置,保存有强大的预备队,巧妙地使用炮兵;

战斗队形的编成基本相同,显示了纵队和散开队形战术的特征;

在冲击和反冲击之前,先以炮兵火力进行猛烈射击,尔后再以密集的步兵和骑兵队形实施突击。

滑铁卢会战

欧洲第七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1815年6月18日,英普联军与法军在布鲁塞尔以南滑铁卢的决定性会战。

1815年3月,拿破仑一世由厄尔巴岛逃回法国,迅速聚集旧部,进军巴黎,重新称帝,并立即组建军队。

反法联盟计划调集70万大军,分路进攻法国。

早集中的英荷联军和普军,首先进驻比利时。

拿破仑一世为各个击破敌军,于6月15日率军约12万人进入比利时。

16日,进行利尼会战,打败G.L.布吕歇尔统率的普军,随即分兵(3.3万人)追击。

18日,A.威灵顿公爵率英、荷、比利时和汉诺威联军(6.7万人、150余门火炮)在滑铁卢附近占领阵地,阻击法军。

拿破仑一世于上午11时以优势兵力(7.4万人、240余门火炮)率先发起进攻,佯攻联军右翼,主力猛攻联军左翼,但遭到联军顽强抵抗,被迫逐次投入兵力。

拿破仑一世对联军的作战能力估计不足,未能突破联军左翼,又把主要突击方向转向敌军中部,多次组织正面突击,并逐次投入预备队,未有明显进展。

在此期间,法军骑兵虽曾两次突入英军阵地,但因缺乏步兵支援而被击退。

傍晚,布吕歇尔率普军赶到战场,联军兵力转为优势,并立即开始反击。

拿破仑一世这时已无后备兵力,预定的援军未能赶到。法军难以抵御,从而全线崩溃,拿破仑一世逃离战场。

在这次会战中,法军伤亡约3万人,被俘几千人;联军伤亡2万人左右。法军战败后,“百日”王朝覆灭。

拿破仑一世于6月22日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圣赫勒拿岛。

这次会战表明:拿破仑一世对敌情侦察不够,临战前分散兵力,初战不利便改变决心,指挥不果断。

威灵顿在进行会战决策、选择阵地、组织防御和协调联军作战方面显示了统帅才能。

人物影响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达到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导致其他欧洲强权7次组成反法同盟,终彻底击败拿破仑。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与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来。

拿破仑的影响还体现在《拿破仑法典》 ,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

**上,拿破仑始终尽可能的保持平等的原则,一个统治者,是不愿意制定反对自己的法律的。《拿破仑法典》充分体现了他的**思想。他深受卢梭的影响,无论是他的法律,还是他的统治方式,都可以看到“社会契约”的影子。 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之所以受到法国人民的爱戴,并不是只是因为他打了很多胜仗,给法国人带来了荣誉,因为这些毕竟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他留下的公路系统,为农民争夺的土地,等等,从公众建设到**制度,才是对法国的真正影响所在。

大革命初期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拿破仑至少贯彻了第二和第三条。至于自由,这的确是值得非议的。但是有的做法,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必然。他的独裁统治避免了无政府主义,但又不是王朝复辟似的独裁。因此可以说,在名义上他是皇帝,在野心上他是恺撒,但是实际行动上,他已经努力接近了很多今天的共和制国家都还在努力实现的理想。

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早提出欧罗巴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来实现的人。虽然他本人并未成功实现这个梦想,今天的欧洲正在朝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拿破仑为法国带来了荣耀,法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法兰西战士(有趣的是,他在18岁以前始终认为法国不是他的祖国),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著严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到老残**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

拿破仑・波拿巴 - 人物评价

 拿破仑的戎马生涯矛盾重重,变化莫测。他在战术上的指挥天才令人拍手叫绝,如果仅从这方面来判断,也许可以把他看作是超乎时空的伟大的将军。但是从重大的战略上来看,他却易于犯下令人瞠目的盲动性错误,如对******埃及共和国共和国和俄国的入侵。拿破仑的战略错误非常严重,因而他算不上**流的将军。这一评价有失公允吗?我认为不是的。毫无疑问,评价一位将军是否伟大的一个标准要看他是否有能力避免造成重大伤亡。因此评价像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帖木儿这样伟大的将军就不会引起争论,因为他们的军队从未打过败仗。拿破仑终被打败了,因而他在国外征服的领土也如漫天浮云,随风飘散。1815年他终失败后,法兰西共和国占据的领土比1789年革命*发时还要少些。毫无疑问,拿破仑是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人们常常把他同希特勒相提并论,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极其重要的区别。希特勒在很大程度上是歇斯里底大发作,而拿破仑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机会主义者,他对耸人听闻的大屠*没有特别的兴趣。拿破仑的统治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都不能和纳粹集中营相比。拿破仑名声显赫,人们容易过高地估计他的影响。他在短期内的影响确实很大,比亚历山大大帝也许还要大,虽然远不如希特勒(据估计在拿破仑战争中死亡的法兰西共和国土兵将近50万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德国人有800万名)。无论如何,拿破仑的活动在数目上和对其同代人生活的影响都远不如希特勒。从长期影响来看,拿破仑似乎比希特勒更重要,但不及亚历山大。拿破仑在法兰西共和国进行了广泛的**改革,但是法兰西共和国人口还不到世界的七十分之一,因此一定要如实地看待这样的**改革。从对法兰西共和国个人生活的影响来看,他的改革远远不如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发生的规模空前的**改革。据说拿破仑时代为巩固法兰西共和国革命时期的成果和确保法兰西共和国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提供了时机。因此在1815年法兰西共和国君主制度终复辟时,这些变化已经如此深入人心,恢复旧制度的社会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重要的变化是发生在拿破仑之前,1799年拿破仑开始执政时要回到原来状态看来就已经为时过晚了。尽管拿破仑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他还是为在全欧洲传播法兰西共和国革命的理想起了作用。拿破仑对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有巨大的间接影响。他对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政府的实力,使它在几年的时间里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就是在这个实际上的自治时期,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开始了。拿破仑做了一笔交易,这件事看来和他的主要意图无关,然而却成为他一生中产生持久重大的影响的一件事。那就是1803年拿破仑向美国出售了一片辽阔的土地。他认识到要保卫法兰西共和国在北美占据的土地不受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掠夺,想必是非常困难,此外他资金缺乏。路易斯安那契约也许是整个历史上一次规模大的土地转让,使美国成为一个接近占有一个洲的面积的国家。如果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就很难预料美国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肯定会与今日的美国迥然不同。的确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美国能否成为一个大列强国都很难说。当然拿破仑并不是促成签订路易斯安那契约的唯一因素,美国政府显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法兰西共和国要价非常低廉,似乎无论哪届美国政府都有可能愿意做这笔生意,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出售路易斯安那领土的决定却只是通过拿破仑一个人做出的。

拿破仑・波拿巴 - 名言

向埃及的远征中,拿破仑下达过这样的一个命令,话只有一句“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 (拿破仑)

这句话就成了拿破仑爱护学者的一句明言。(拿破仑)

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拿破仑)

业绩造就伟人。(拿破仑)

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不可能只有庸人的词典里才有。(拿破仑)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统治世界的是想象力!(拿破仑)

孩子未来是好是坏,完全在于母亲。(拿破仑)

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拿破仑)

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憾世界。(拿破仑)

衡量一支军队的好坏,就看能否打胜仗。(拿破仑)

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聪明又是好。(拿破仑)

战士们,在那金字塔的绝顶上,40个世纪在俯视着你们!(拿破仑)

不能分享胜利的军队是无法作战的。(拿破仑)

幸福是个人价值的大发挥。(拿破仑)

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拿破仑)

要清楚明白而不含糊,其余的一切会随之俱来。(拿破仑)

统一指挥是战争的**要事。(拿破仑)

总司令重要的品质就是冷静的头脑。(拿破仑)

删节本!可鄙的办法!青年人有时间阅读长篇巨著,也有想象力去掌握一切伟大的事物。(拿破仑)

历史描绘出人心。(拿破仑)

伟大的统帅应该每日自问数次,如果面前或左右出现敌人该怎么办?他若不知所措,就是不称职的。(拿破仑)

我性嗜奠基,不嗜产业。我的产业就是荣耀和盛名。(拿破仑)

为政之道就是勇往直前,有进无退。(拿破仑)

我的基本要素是工作。我有此生就是为了工作。(拿破仑)中华励志网 

我两腿能及之处有界限,我双眼能看到的也有界限,我从不知道我的工作有何界限。(拿破仑)

工作是我的一切,我生来就是为了工作。即使我身后什么也没有留下,即使我所有的业绩全部毁灭。(拿破仑)

我的勤奋和我的荣誉,在我死后仍将足以鼓舞千秋万代的青年。 (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 - 家族

波拿巴(Bonaparte,原名为Buonaparte),本是法国东南部科西嘉省的一个低级贵族,因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年)而知名于世。这个家族显然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波拿巴特(Buonapartes)家族的后裔。1768年法国吞并科西嘉岛,1796年该家族将其姓氏按法语拼法改为Bonaparte。 拿破仑的父亲是卡洛?波拿巴(1746-1785年)。卡洛是一名律师,曾任皇家议员及科西嘉省阿雅克修陪审法官;拿破仑的母亲名为莱蒂西亚?拉莫利诺(1750-1836年),拿破仑任皇帝时她被封为“梅耶夫人”。这对夫妇的几个子女曾在拿破仑帝国的一些属国做统治者。

拿破仑的兄弟姐妹

约瑟夫?波拿巴

(1768-1844年),1806-08年受封为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国王,1808-13年受封为西班牙国王。1815年后他在美国生活了几年。

吕西安?波拿巴

(1775-1840年),曾于1799年担任巴黎下议院**,当时拿破仑推翻了政府并夺取了权力。在下议院,吕西安?波拿巴曾阻止了一次事关重大的投票,这次投票本为决定是否宣布拿破仑为非法篡权者。后来吕西安?波拿巴与拿破仑失和,但在1815年后的“百日王朝”时期他站在拿破仑一边。

玛利亚?安娜?埃利萨?波拿巴

(1777-1820年),1809-14年被封为托斯卡纳大公夫人。

路易?波拿巴

(1778-1846年),1806-10年受封为荷兰国王,但路易?波拿巴未能很好地实施拿破仑旨在阻止英国与欧洲大陆贸易的一系列措施,因此被革去王位。路易?波拿巴违心地与霍顿斯?德?博阿尔内(拿破仑的**位妻子约瑟芬的女儿)结婚。他们的儿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后来成为拿破仑三世。

玛丽亚?波利娜?波拿巴

(1780-1825年),是拿破仑宠爱的妹妹。她原名卡洛塔,后来嫁给意大利王子卡米洛?菲利普?洛德维科?鲍格才。

卡洛琳?波拿巴

(1782-1839年),原名玛丽亚?安娜西塔(Maria Annunciata),与乔希姆?缪拉结婚。缪拉1804年任法国元帅,1808-15年被封为那不勒斯国王,其称号是乔希姆一世?拿破仑。

热罗姆?波拿巴

(1784-1860年),在法国海军服役,曾访问美国,并于1803年娶了巴尔的摩的伊丽莎白?帕特森为妻。拿破仑宣布这段婚姻无效,并令热罗姆?波拿巴与符腾堡的凯瑟琳公主结婚。1807-1813年间,热罗姆?波拿巴受封为德国境内的一个诸侯国――维斯特伐利亚国王。在拿破仑的后一役――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热罗姆?波拿巴表现出色。热罗姆?波拿巴1847年返回法国。路易?波拿巴在位期间,他先后担任法国元帅(1850年)和上院**(1852年)。

其他波拿巴家族成员

夏尔?吕西安?儒勒?劳伦?波拿巴

(1803-1857年),吕西安?波拿巴之子,动物学家,1822-1833年旅居美国,著有《美洲鸟类学(American Ornithology)》(4卷,1825-33年)。

(查尔斯)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1808-1857年),路易?波拿巴之子,后成为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

拿破仑?弗朗西斯?约瑟夫?夏尔?波拿巴

(1811-1832年)是拿破仑一世与其第二位妻子――奥地利的玛丽亚?路易莎所生的儿子。1815年拿破仑退位时正式宣布他的儿子为拿破仑二世,但是这个男孩却从未当政。他在维也纳的奥斯里宫廷里长大,他的外祖父――奥地利的弗朗西斯皇帝封他为莱希斯塔德公爵。

路易?吕西安?波拿巴

(1813-1891年),吕西安?波拿巴之子,学者,出生于英国,并且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不过在第二帝国时期(1852-70年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他回到法国担任参议员,并被封为王子。

查尔斯?约瑟夫?波拿巴

(1851-1921年),热罗姆?波拿巴和伊丽莎白?帕特森的孙子,出生于巴尔的摩。在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他先后担任海军部长(1905-06年)和首席检察官(1906-09年)。

拿破仑?尤金?路易?让?约瑟夫?波拿巴

(1856-1879年),拿破仑三世之子。1873年被罢免的拿破仑三世去世之际,波拿巴主义者宣布拿破仑?尤金?路易?让?约瑟夫?波拿巴为拿破仑四世,但他并未当政。他死于南非的祖鲁,当时他在英国军队服役。

拿破仑?维克多?波拿巴(Napoleon Victor Bonaparte)

(1862-1926年),热罗姆?波拿巴的孙子,1879年后自称为帝国皇位的传承者,此后他的儿子拿破仑?路易和孙子查尔斯?拿破仑继续秉持这一宣称。